在这里,政务、区市、民生、财经、教育、旅游、热点话题,只要关于青岛,“青岛周刊”全都有。不管你喜欢哪一种类型,这里总有一种适合你。
7月24日,桑珠孜区召开青岛市援藏干部人才迎送座谈会,欢送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并欢迎青岛市陪送团成员及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到来。
从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从黄海之滨到青藏高原,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完成三年援藏任务后,踏上回青的路途。同时期,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组同心接力,“无缝衔接”开启新的援藏征程。
青岛和桑珠孜区,一个是黄海之滨的青春之岛,一个是世界屋脊的青稞之乡,相隔4000多公里却因为“援藏”紧密相连。
1994年,中央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召开,确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青岛市开始对口支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1995年,宝博体育第一批青岛援藏人走进桑珠孜区,从此在这片贫瘠的土地扎了根。28年来,青岛市九批64名党政干部、15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在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经过一批又一批青岛援藏干部强弱项、补短板的不懈努力,把援藏工作从单一帮扶转到共建共融,从“输血”转向“造血”,不断丰富拓展着援藏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正如青岛市委、组织部部长于玉在7月24日的座谈会上所说,对口援藏,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青岛的一项光荣任务。
在肯定青岛第九批援藏干部工作成果的同时,于玉也对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把对口援藏当成“自家的事”“分内的事”,牢固树立青岛援藏干部人才良好形象,以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努力为桑珠孜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
7月27日,由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2赛迪百强区》正式发布,此次榜单仍延续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的“双门槛”。
榜单显示,山东上榜城区数量为6个,分别是黄岛区、历下区、兰山区、市南区、城阳区和即墨区。具体到城市,青岛独占四席,济南和临沂各占一席。
从区域分布来看,与去年相比,东部地区占据62席,较2021年减少6席;中部地区上榜18席,比去年增加4席;剩下的西部地区19席、东北地区占1席,数量上均有增加。
其中,江苏省上榜城区数领跑全国,共斩获19个席位;广东省紧随其后,获得18个席位,浙江省14个席位,四川省13个席位,其余省数量均不超过10个。在百强县前10名中,广东省独占八成,并包揽前3位,江苏省和山东省各占一席。
从数量来看,山东省在各省市排名第六位,虽数量不少,但是头部强区并不多,榜单前十名中,仅有黄岛区入列。此外,前50名山东只有2个城区入围,sxdamd.com而广东、江苏分别是17个和9个。
这也再次印证为何山东城区量虽多,但并没有让人留下强的印象。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山东各城区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产业实力,未来具备发展潜力。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2022年(第十九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
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报告中,山东有46个品牌入选,排名第三。其中,青岛22个品牌上榜,海尔以4739.6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三;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达2182.25亿元,19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报告显示,500个品牌的总价值超过30.98万亿元,较去年增逾11%。其中,有69个品牌的价值超过1000亿元,比去年多了12个;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品牌有438个;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品牌62个,比去年略有增加。
从行业分布来看,此次共有来自食品饮料、轻工业、建材、传媒、纺织服装、医药、机械等在内的25个相关行业的品牌入选。食品饮料业入选品牌最多,达到84个;轻工业、建材、传媒、通信电子IT分别有49个、38个、34个、32个品牌入选,分别居第二至第五位。
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国家电网以6015.16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首。占据榜单前五名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海尔、腾讯、中国人寿,这些品牌已经迈进世界级品牌阵营。
为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半年工作会议精神,7月28日上午,2022年青岛市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召开,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
上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市民营经济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市“”会议精神和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工作要求,立足“专精特新”主阵地、主战场,以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工作主线,以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计划为抓手,以开展“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为载体,深学笃行“专精特新工作法”,将“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定目标,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会上通报了青岛市民营经济上半年运行情况。今年1-6月,民营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77.9亿元,占青岛市税收总额比重达60.3%;民营企业进出口2779.2亿元,同比增长4.2%,占同期青岛市外贸总值的67.8%;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4.9万人,占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2.5%。
截至6月,青岛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6.6万户,同比增长5.9%。今年以来,青岛市新增371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7654家,增幅超过50%。
7月29日下午,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综合排名TOP20城市中有19座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形成全球科技创新“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16个城市进入全球科创百强,较五年前翻了一倍。北京、上海分别比去年提升一个位次,排在第五和第八。
根据报告,美国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加速追赶。亚洲城市自 2018 年以来进步明显,其中东亚城市提升更为显著,2022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排名TOP20中有8座亚洲城市上榜。
TOP100名单中有16个中国城市上榜,较2018年增加了8个,同时在多个科创领域展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中国城市整体呈现从 “点上引领”向“全域突破”转变的特征,上榜名单不再限于头部城市。而且从“数量追赶”到“质量提升”转变。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如心解读报告时表示,五年间,越来越多中国城市加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排名百强,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青岛、苏州都为五年来新晋上榜城市。区域分布上,中国入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排名 TOP100 的城市从过去的北京、上海、 香港、深圳、广州传统头部城市,逐渐向中国内地全面延展,不仅包括青岛等东南沿海开放城市,还囊括中西部地区的合肥、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
上半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开展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在建项目156个,累计完成投资额348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投资额的137%。加快推进城市“微更新”市办实事,深度融入老旧小区改造,10处片区80个项目实现开工。市内三区收储土地2000多亩,同比增长165%,增强了项目落地承载力。不动产登记申请、纳税申报、缴税缴费和领取不动产权证书等业务,线上、线下全部实现“一窗办结”。不动产登记远程服务平台扩展至全市617个金融、公证机构服务点,不动产抵押业务(土地使用权抵押、在建工程抵押等除外)由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直接办理,实现了不动产抵押与登记“只跑一次腿”。“交房即可办证”实现常态化,累计惠及77个项目2.8万户居民。
下半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高标准抓好低效片区产业策划、城市设计、政策扶持、项目推进,推动228个重点项目建设;80个城市“微更新”市办实事项目全部完工。紧盯耕地保护目标,深化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实现2022年卫星遥感图片发现违法占用耕地和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所增加,较5月增加6城至21个,但环比涨幅有所收窄,21个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有19城涨幅不足1个百分点,一线个百分点。
同比数据来看,共有12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涨幅最高的成都仅上涨5.4%,二手房价格下降的城市达到了57家,牡丹江以10.4%降幅领跌全国。
与2020年平均价格相比,有34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降,这其中既有像贵阳、石家庄、郑州、南昌、武汉这样的省会城市,也包括青岛、天津、唐山等中心城市、经济大市。跌幅排在前五的分别是牡丹江、哈尔滨、安庆、贵阳和太原。其中,牡丹江房价下调最显著,下跌15.8%。哈尔滨下跌10.1%,安庆下跌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