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信网络,“打”与“防”缺一不可,并驾齐驱,为了你的财产安全,要知道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就出卖了您的财产安全,在心理上一定要有一个“防火墙”,必要的防骗识骗知识必不可少。今天,本文将刑侦局此前发布的这35种手法汇总起来,建议耐心看完这篇长文,祝您远离。
2014年5月8日14时许,居民黄某婷到金坛市局城东派出所报案称,有人冒充其QQ好友骗取其汇款6000元。经初步调查:5月7日15时至5月8日14时之间,犯罪嫌疑人利用QQ聊天软件冒充受害人堂哥黄某斌,在与受害人聊天取得信任后,以借用其名义方便要钱为由索要受害人银行账号后,提供虚假网上银行汇款截图,诱骗受害人将6000元现金汇入指定账户,后受害人电话联系其堂哥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通常是采用发送信息、文件、压缩包、网址等方式向他人电脑或手机植入木马病毒,查看所盗得微信、QQ账号的备注信息、聊天记录或视频来了解其人际关系、交谈方式、生活习惯等情况,提高成功率。
微信、QQ好友大多都是亲戚、同事、朋友,相互间信任度极高,而犯罪分子隐蔽在网络背后,更让受害人一时不能辨别真伪。
所以,大家务必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以防遭受木马攻击、导致QQ号被盗。在与QQ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要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如果自己的QQ被盗,也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防止他人上当受骗。
李芸(化名)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出纳,某天李芸上班时,收到公司总经理吴某的QQ消息,说公司需要88万元资金周转。这事需要董事长张某同意,巧的是,张某的QQ在这时也亮了,说同意汇出这笔钱,还发过来一个叫“王涛”的个人银行账户。对于这点,李芸并没怀疑,老板那种不容质疑的语气她再熟悉不过了。
既然董事长和经理都同意了,李芸用网银从公司账户上转出了88万元至“王涛”的个人银行账户。一个半小时后,吴经理又发来信息说再打一笔94万,汇至一个“周伟”的个人账户,李芸照办了。到了下午,当时吴经理正好找李芸谈业务,提起资金时,吴经理说毫不知情,向董事长求证后,李芸才发现是被骗了。
犯罪分子伪装成某公司财务,进入财务人员微信、QQ群,群发内含木马病毒的文件,诱使群内财务人员点击,植入木马病毒并盗取他们的微信、QQ账号。
随后,犯罪分子根据盗取账号中的身份备注、聊天记录这些内容,找出这名财务人员所在公司的老总,再把自己微信、QQ号码的昵称、头像和照片等换成和公司老总完全一样,冒充公司老总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这类数额通常较大,被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案件时有发生。有些企事业单位业务量大,财务人员每天需处理的转账汇款非常多,对公司老总的信任度、服从度较高,使得当事人一时不能辨别真假,极易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财务人员汇款之前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方式确认对方的身份。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账号,设置较为复杂的QQ密码、且经常更换。万一发现被骗,一定要和骗子抢时间,立即报警,同时以多次输错密码的方式冻结骗子账户网上银行功能。
45岁的李女士是武汉市一家汽车公司的会计。有一天,公司“总经理”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并将她拉进一个微信工作群。群成员共8人,其中6人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微信名称、头像看起来毫无可疑之处。
在新微信群,“董事长”与“总经理”聊得火热,内容涉及江苏的一桩生意;其他“同事”不时插话,汇报“工作情况”。几分钟后,“董事长”点名李女士说:我在开会,不方便打电话,你代我联系江苏的“蒋总”,问一下昨天谈好的合同保证金打过来没有。并留下联系电话。
李女士依言拨打“蒋总”的电话,“蒋总”在电话里说正在安排转账,但需要将“合同”寄过去。过了一会儿,“董事长”在群里贴出一张85万元的电子汇款单,并告诉李女士:“蒋总”把款打到我的私人账户了,晚一点我把款转回公司账户。
随后“董事长”再次点名李女士,称这笔生意出了点问题,需要将款项先退回蒋总。李女士立即按照这名“蒋总”先前汇款的电子单据及金额进行转账汇款操作
当日下午4时40分许,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室办公。李女士恍然大悟,立即上前询问,才发现刚才的一切都是一群骗子在演戏。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首先获取公司通讯录,掌握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修改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随后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由于不少公司利用微信群来协调工作,甚至有的骗子在伪装成公司老总后,还会用多个账号伪装成该公司内部人员。随后将财务人员拉入这个所谓的“工作群”,让财务人员对此深信不疑。
这类专门针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被骗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案件时有发生,危害非常大。尤其是由骗子伪装的“公司工作群”方式迷惑性极强,当事人看见有众多公司内部人员在群内,加上这些伪装的“同事”正在一本正经地聊工作,让人一时无法辨别真伪,极易上当受骗。警方提醒,财务人员汇款之前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方式,确认对方及发出汇款指令的领导的线、犯罪分子假冒代购
春节之前,北京市民张先生通过微信向一出售手钏的商家汇款1000元。“马上要过节了,我想给老人买个手钏,谁知道刚打过钱去就被商家拉黑了。”张先生说,卖家是他在逛文玩市场时认识的。“我们两个互加微信,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手钏照片,价格都不便宜。”就在前两天,该卖家在朋友圈里晒出一些节日特价的手钏,让张先生很动心。“原本是2600元的手钏,节日特价才1000元,我挑了一个雕刻花纹的手钏。他说先交款再发货,还说这是微信商家交易规则。我就给他的支付宝付了款。谁知在我告诉他钱已到账后,他马上就把我拉黑了。我怎么联系都不回复我。”此时张先生才意识到除了微信,自己对这个卖家一无所知,更没有其他联系方式,“我肯定是被人骗了,反应过来之后才报了警”。
首先,商家自我伪装。为了让消费者感觉代购品的真实性,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采购、发货的文图信息,比如采购员在国外折扣店逛店的照片,各种服饰包包的现场图片,时不时发布一些地铁人多、海关有问题之类的说法,将本人生活化。其实这些图片很多都是网上下载的,并不可信。有的商家还会把自己的地址改为国外某个地点,然后关闭定位功能,让消费者搞不清其确切地址。
其次,还有一些商家伪造售后图片。发货和售后过程也要上传照片,比如一大堆发往国内的快递单,快递公司发货的场面等等,还定期发布客户反馈和好评的截屏,其实都是假的。
2014年到2015年底,犯罪嫌疑人曹某虚构身份信息,用多部手机作为通讯工具,通过QQ微信等方式,以获取财物为目的结识朋友,通过和多名被害人“谈恋爱”的方式,从多名被害人处获取现金总计11万4千500多元,获取两部手机价值3587元,在进行网上交友实施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曹某虚构了多个虚假身份,在网上和被害人结识,2014年5月,曹某谎称自己叫韩安娜,在电视台上班,在与被害人姚某“谈恋爱”期间从姚某处获得钱款3万多元和手机一部。2015年6月,曹某虚构了刘羽琦的身份,与被害人刘某“谈恋爱”,从刘某处获得钱款两万多元。2015年8月,曹某虚构了韩静的身份,和被害人周某某“谈恋爱”,从周某某处获得钱款1.5万,手机费368元。2015年9月,曹某又自称韩静,在某电视台上班,与被害人周某结识,从周某处骗得钱款8000多元。一年多的时间里,曹某多次虚构身份,与多名被害人交往,累计从被害人处获得现金11万多元,获取财物价值3500多元。2015年12月,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公安局对曹某立案侦查,并将其拘传到案。
有的时候我们QQ、微信上会受到陌生人发来的添加好友的请求,这些陌生人往往头像颜值非常高,然而这些微信、或者QQ号的背后,常常隐藏着电信的圈套。犯罪分子会利用QQ、微信“附近的人”的功能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先添加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2015年6月3号,浙江省东阳市广播电视台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帮助尿毒症患者的视频连接,5号,汽修工栗某看到微信后,抱着帮助患者的心态在微信群里进行了转发,不少网友看了该视频后都向栗某打听汇款方式,于是栗某就动起了歪念,他自称广电台栗主任,在一些微信群里发布了自己银行账号,此后,一名网友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汇给他25元。
为了骗取更多网友的信任,栗某用另一个手机号码注册了微信,并把微信头像和昵称改成了一名主持人,利用这名主持人的名义在微信群里发布统一捐款账号。栗某之前曾经参加过一档方言剧的海选,被冒名的主持人和栗某在方言剧的微信群里是同一个群的群友,收到栗某群发的信息,该主持人通过微信与栗某进行了联系,起初,栗某矢口否认,之后才予以默认。
正式刷单,买的并不是商品,而是游戏点卡。刷完第一单,小龚发现货款并没有像练手时那样打回到自己上,她警惕地赶紧询问客服。客服解释,要刷完10单才能将本金跟佣金一并返还。刷到第9单时,小龚发现,这笔订单的金额突然由600元增加到了1800元。她又有点疑心,客服解释,单子的链接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按要求操作就行了。
此类犯罪分子首先会在网上发布招聘兼职刷网上商城信誉的虚假信息,其实在网上商城上,“”等虚假交易行为本身就已被明令禁止,并非正当兼职。一旦有人上当,犯罪分子会要求受害人虚假购买指定商户的产品或指定商城的虚拟点卡,前期时会向受害人返还小利,一旦取得受害人信任,会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大单,从而实施。
2008年8月9日9点多,受害人宋某正在家里等儿子放学回家。突然手机上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说宋某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翻车了,情况危急,需要马上动手术。孩子的手术还没开始,因为要急等着一万元手术费到账,就这样,心急如焚的宋某不由分说,立刻将6000元人民币汇到嫌疑人指定的账户上。当宋某汇款完成后,再次拨通电话想了解儿子“手术情况”时,电话已再也无法接通,宋某突然醒悟过来,赶紧联系自己的儿子,才知道已经上当受骗。
去年2月,安徽的王女士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为“恭喜你,你被选为淘宝十二周年庆典用户,中奖详情请及时至短信中所附带的网页查询领取,你的验证码为8089”。收到这条短信后,王女士十分高兴,虽然自己没参加什么抽奖活动,但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干嘛不拣?于是信以为真,立刻点击进入对方提供的网址进入领奖环节。
对方提供的网页制作非常精美,和淘宝官方网站几乎没什么差别,输入“验证码”,网页果然显示出了中奖信息,称王女士为二等奖幸运用户,获得淘宝送出的《梦想创业基金》16万元,及价值13500元的联想笔记本电脑一台。但是当王女士点击进入领取奖励的界面时,网页上又显示,领取奖品的前提是,事先支付6000元的保险费和包装费。
王丽打开电脑,按要求输入网址后,发现上面显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何警官的提示下输入6位案件查询号,网页上显示出“全国通缉令公告”,显示的是她的上的头像和身份证上的信息及她的联系电话,还显示一些涉嫌什么犯罪、声明、备注等内容。王丽当时就吓愣了,只有再打电话给何警官。何警官称,因案件性质恶劣,必须冻结王丽名下的所有账户。然后,要进行电子资金审查,把王丽自己名下所有的资金汇集到一张网银卡上,以证清白,而且还要做好保密,此事谁都不能告诉。
此类往往针对在校学生的亲属,利用学生往往涉世未深的弱点,犯罪分子先是冒充公检法机关以涉嫌犯罪为借口对学生进行威胁恐吓,逼迫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去宾馆开房接受所谓审查,再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实施敲诈。一些犯罪分子还会指挥学生录制音视频发送给家长,造成被绑架、被伤害的假象,逼迫其家人缴纳所谓的赎金。
重庆的孙某一直怀疑自己妻子有外遇,却苦于无法找到有力证据。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短信中说,可以提供复制手机SIM卡服务,实现通话等目的,但需支付一定手续费。孙某欣喜若狂,立即按所留下的电话拨打过去。孙某:你这可以复制手机卡?对方会知道手机卡被复制了吗?
对方:我们这技术都很成熟了,对方不可能知道手机卡被复制,他收到什么短信、接到什么电话,你都可以收到一样的。你得把一些身份信息发给我,还要交800元手续费才能办。
孙某按照对方提供的卡号,给对方汇了钱,并将自己的名字和妻子的电话号码发了过去。几天后,孙某接到电话,显示的是自己的妻子号码,但是接起来,发现正是号称复制手机卡的那个人。孙某深信不疑。
对方:你手机上应该也看到了,我们卡办出来了。但是因为这个卡比较特殊,得绑定在在咱们的专用手机上用,你得再支付8800元手机的手机钱。
对方:哼,我们卡和手机已经绑定好了,你不要还不行。你要是不给钱,想必这个号码的主人应该愿意付钱的吧,我看看告诉她之后,她愿不愿意要这个手机。
由于没有找到有力证据,孙某还不想和妻子闹翻,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汇了款。孙某原本以为对方只是不想白忙活才这样威胁,钱款汇过去后对方会将手机和SIM一同寄来,却不曾想对方再次打来电话:
对方:钱已经收到了,但是这手机还不能立刻给你。要是不想让对方知道你复制了他的手机卡,你还得给2万元的封口保险费。你自己想想他知道这事的后果吧。
这类不是犯罪分子利用他人手机卡的复制版来实施犯罪,而是以“复制手机卡”为名义,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先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群发短信,以“复制手机SIM卡可接收他人手机短信,通话内容”为诱饵,诱人上当。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犯罪分子便以复制SIM卡需手续费、制作费、交易风险金、封口费等种种借口,持续实施。
在这类中,犯罪分子为了向受害人显示,自己的确有复制手机卡的能力,会用改号软件拨打受害人电话,伪装成对方想要复制的手机卡的号码,让客户信以为真。
很多试图复制他人手机卡的人员,目的是为了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及隐私,本身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特别担心自己的行为败露。骗子正是抓住这种心理,打电话声称要将此事告诉被复制号码的手机用户,这是客户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以此要挟对其实施连环。
手机卡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凡是声称复制手机sim卡可接收他人手机短信通话内容,一定是。
今年8月,王女士和往常一样坐在办公电脑前办公。突然她收到一条短信,【短信铃声】短信内容是:您的网银需要升级,请按以下网址进行操作。王女士一想,我确实在该银行办理了网银服务啊,别升级晚了回头再用不了。于是她当即按照短信里的网址登录网站进行升级操作。网站网址和页面设置没看出什么破绽,就是正规银行官网的样子,醒目的位置有个“登录银行网银电子密码器升级”的栏目。点开升级链接后,升级提示特别细致,王女士于是一步一步按网页上的提示操作,输入了自己的的卡号、个人资料信息。
点击确认后,网页又提示,让她插上电子密码器,进行系统硬件升级。并弹出一个窗口,宝博体育官网要求她输入号和密码,名义是将“升级版密码器”与绑定。王女士也没有任何怀疑照办了。
仅仅用几分钟,王女士就完成了所谓的“升级”,但是随后手机响起,她收到银行的提示短信:账上的10万余元被转入另外一个陌生的账户。
这类手法新颖,危害很大。首先,犯罪分子谎称网银的电子密码器即将过期需升级,并提供一个号称官方网站、实为钓鱼网站的链接。这些链接迷惑性很强,大多是在正规官方网站的基础上添加字母或修改后缀变成的,犯罪分子在页面上加入一个“登录网银电子密码器升级”的栏目,诱使用户点击,进而盗取用户的网银卡号、密码以及动态口令,并立刻把盗取信息输入到正规的银行官网,将用户账户内的资金转走。
犯罪分子事先设置虚假的银行网站,俗称“钓鱼网站”,与正规的银行官网非常相似,而且页面中大多数内容均能自动连接到银行的官网,犯罪分子只在页面上加入一个“登录银行网银电子密码器升级”的栏目,诱使用户点击。“钓鱼网站”通过早已设置的木马程序,盗取用户的网银卡号、密码以及动态口令。随后犯罪分子会在极短时间内,把这些信息输入到正规的银行官网,将用户账户内的资金瞬间转走。
一定要通过真正的银行门户网站登录办理网上银行业务。不要轻信其他网站或通过邮件、短信、电话发布的网上银行信息,不要点击来历不明链接,特别在录入网银卡号、密码和动态口令时,更要仔细核对。如果发现上当受骗,无论损失金额大小,都要尽快报案,全面提供手机号码、短信内容、“钓鱼网站”链接、银行账号等涉案信息,以便警方追查,尽可能挽回损失。
去年3月,浙江衢州、杭州民警联合办案,端掉位于杭州下沙一涉嫌的网上现货交易平台。去年以来,很多被骗的事主集中向警方举报“云南高升原油”和“中聚祥”两个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据进一步调查发现,“云南高升原油”和“中聚祥”两个平台运营不足一年,分别涉嫌三四千万元后即关闭平台“跑路”。办案民警介绍,建立此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并不难,犯罪分子往往先购买一个软件,创办平台,接着发展下级代理拉拢客户,而后实施。这类软件在互联网上就能买到,少则三五万元,多则数十万元,除了在网上搭建虚拟的“现货交易平台”,这个软件的另一功能就是后台修改K线图。“平台控制者让大盘涨就涨,让它跌就跌。”看似投资K线走势图对接的“国际大盘”或“国家大盘”的数据,事实上这些平台几乎没有一家与大盘数据实时对接,而是通过软件复制国际大盘数据,再进行具体调整。这些人为制造的涨跌令投资者不知不觉间就亏损了。投资者往往很难发现这些猫腻,因为第二天,后台就将K线图调整得与国际大盘一致,不留痕迹。
近两年来,网上出现大量以现货交易为幌子的网络金融平台。这些平台最开始以农产品现货交易为主,最近一年多以白银、钯金、铂金、铜等贵金属及原油交易为主。犯罪手法多是通过软件,修改大盘涨跌K线图等。这些广告来自于各种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往往打出40%-60%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
嫌疑人首先会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散步虚假股票、基金信息及走势,吸引事主;第二步: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嫌疑人通过虚假交易平台引导事主购买期货等产品,继而将事主资金骗取。
此类网络投资犯罪一般采用公司化运作,犯罪团伙主要由“股东”“分析师”“操盘手”“业务员”“代理商”5类人员构成,往往打着合法公司的招牌,勾结网络软件公司在互联网上搭建虚假的大宗商品、农产品、贵金属、证券等交易平台,虚构物品、证券交易,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客户投资。
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应该在正规的投资网站进行投资,勿相信一些保证有高回报的广告。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坚决不进入所谓的包赚高回报平台。
去年3月,广东惠州惠东县的刘先生在ATM机取款。卡插进去了,但是钱出不来,这可急坏了刘先生。突然,刘先生看到在ATM机的不起眼位置,张贴着一张服务告示,上面写着“如取款出现问题,请拨打以下电话”,还列出一个手机号码,号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刘先生没有多想,按提示拨了过去:
刘先生:不可能啊,我的卡里还有4万块钱,而且我手机也收到提示短信说我取了款,但不知怎么回事机器不出钱啊!
对方:哦哦你别着急,我从我们银行的系统里面调一下数据,应该能查出是什么原因。你把你的号和密码告诉我,我先把你没取出来的钱给退回账户
刘先生心想,能先退回去那太好了,于是忙不迭就把账号和密码告诉了这名“客服人员”。随后,客服人员以让他等待回复为由,先挂断了电话。
就在几分钟后,刘先生收到短信,内的钱被悉数取出,而之前的“客服手机”再也无法接通,刘先生这才知道被骗,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类往往离我们很近,犯罪分子事先堵塞遮挡ATM机出卡口、堵塞取款口等,并在ATM机上张贴虚假服务告示;事主在ATM机操作过程中发现有故障,一旦按照虚假告示联系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就会伺机套取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盗取事主卡内现金。
银行不会在ATM机上粘贴卡片等物品,客户取款时应先检查取款机是否有异常,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也可以拨打114,查询相应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后,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切勿相信ATM机上粘贴的小卡片,不要盲目拨打各种“电线、办理信用卡
今年4月,浙江奉化的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短信上说:您的信用记录良好,诚邀您申请某银行白金信用卡,具体情况,请按短信中的电话联系王经理。
王经理:先生您好,我们系统显示您此前信用记录良好,也经常在我们银行有大笔交易,我们很看重您这样的优质客户,您要不要做透支额度更高的信用卡?
2015年9月7日,广东肇庆的徐女士接到一条短信,说自己的信用卡在境外被消费8056美金,并留下联系电话。徐女士心想,自己最近也没出国,难道被人盗刷了?赶紧按照短信中的电话拨了过去。
对方:小姐您别急,我们这里是广东肇庆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系统里确实看到您的消费记录了,而且我们也看到相关的短信提示。如果这笔钱不是你本人消费,那可能确实是你个人信息被盗用了或者信用卡被盗刷了。
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进行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在此类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办公电线、伪基站
浙江的张先生在家中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短信里说:恭喜你,你被“奔跑吧兄弟”节目组选中作为幸运嘉宾,荣获二等奖,获得由节目组提供的定制版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1万5千元,请登录短信内的网址链接,输入唯一验证码9528领取奖品。
张先生将信将疑:虽说我挺爱看这个节目的,但是我也没听说过这个抽奖活动啊?估计是骗人的吧。但是张先生转念一想:我就登录这个网站看看,万一是真的呢?于是,张先生按照短信内的网址,通过电脑登录。网页制作精美,上面还循环播放节目的精彩集锦,在醒目位置有一个“兑换奖品”按钮。张先生点击按钮后,页面提示让张先生输入验证码,张先生打开手机,按照短信里的验证码输入,页面竟然真的弹出中奖提示,和短信中描述的奖项、奖品完全一致。
张先生喜出望外,“难不成我真的这么好运气,这都能给我中到?”于是也没顾得上多想,就直接按照网页提示,输入了一系列个人信息,等待奖品寄送上门。不过,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先生多次接到自称“节目组”的电话,分别让他缴纳各种名目的费用,包括奖品的“手续费”、“税款”等,在按照要求打了几次钱后,张先生产生了怀疑,多方求证后发现被骗,立即向警方报案。
“伪基站”系不法人员组装生产的“三无”产品,但是功率非常大,能将用户与正常的运营商基站强行断开,持续搜取以其为中心,数百米至几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手机用户,并且冒用公众服务号码或者任意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信息,每小时可发送数万条信息,危害巨大。
犯罪分子首先制作或者购买虚假链接,这些链接有的是植入木马,有的是钓鱼网站。然后再雇佣他人利用伪基站走街串巷,向不特定群众发送积分换现金、中奖等短信,诱使受害人点击,实施犯罪。
伪基站发送的短信里都附有链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链接是钓鱼网站,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冒充金融机构或者运营商客服的短信给不特定的人群,一旦有人点击短信里的链接,就会进入钓鱼网站,受害人在链接中输入银行账户信息、密码,犯罪分子在后台都能看见,就会立刻利用这些银行账户信息在真正的银行网站上操作,迅速盗取受害人内的金额。
还有一类链接是木马,往往是伪装成聚会照片等,一旦受害人点击,手机就会被植入木马,绑定的就会被犯罪分子盗刷。
,不要轻信短信中的内容,更不要点击短信里的不明链接,以严防登录钓鱼网站,或者手机被植入木马。
小龙看中一双限量版球鞋,这双鞋他已经在网上找了好久,但是要么是断码要么就没看到有现货。有一天上网时,小龙突然在一家网店里看到了梦寐以求的这双鞋。
虽然卖家的信用级别不高,而且也不像是个专门卖鞋的店,但是毕竟这是自己找了好久的一款鞋,尺码又正好合适,小龙没有丝毫怀疑,就通过平台的聊天功能向卖家询问:【阿里旺旺信息声】
说完,卖家通过qq发来商品链接,小龙点开一看,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双鞋的购买页面,于是小龙丝毫没有犹豫,就按平时的操作购买并付款。当晚,小龙想看看物流进度,再次通过官网进入自己“已买到的宝贝”一栏,却发现购买记录里根本没有这双鞋,赶紧与店家联系,对方一直没有理会,再用QQ联系,对方已将他删除拉黑,而他通过银行网站查网上交易记录,发现自己的钱已经直接付到一个陌生账户。
犯罪分子先要求买家加为QQ或者微信好友,避开网购平台的监督,再在QQ或者微信上发送钓鱼网站,诱导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实时获取买家填写的账户名、号及密码等付款信息,再登录买家的网银官网,进行转账或购买游戏点卡操作,完成。
由于网购平台通常只对官方聊天工具上的信息负责,因此犯罪分子往往会诱骗受害人加QQ或者微信来完成购买,有时还会称可以给买家额外的优惠,目的是绕过网购平台的监管。如果消费者贪图这一点点小便宜,往往就落入骗子的陷阱,遇到“网购平台客服”要求加QQ、微信的应一概拒绝。
同时,网购的时候应该保持警惕,不要在交易过程中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见到用户名密码输入就输入。自己收到的各类验证码,都是信息、资金的最后一条安全防线。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接到所谓“订单异常”的电话,应挂掉电话,直接与网店卖家联系,或直接致电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电线、补助、救助、助学金
广东佛山的廖某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找到一个盗卖学生信息的卖家,以1200元的总价买到了一份湖北某中学的在读学生资料。之后廖某一伙四人进行了分工,廖某和王某负责冒充学校老师,许某和陈某负责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随后拨通了一个家长的电线:是蒋洁的妈妈吗,蒋同学这学期成绩很好,获得了3280元的教育基金财政补贴。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教育、财政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或者助学金,要求受害人提供号,然后以资金到帐需要查询为由,让受害人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利用受害人对英文界面不熟悉,将转账金额谎称成所谓“验证码”,从而实施。
对方:是这样的,系统里的资料显示,您的医保卡曾在3月份在南京有笔12855元的异常报销记录,医保部门将封存您的医保账户。
医保卡只能在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并且个人账户资金不能透支。正常使用、正常缴费的医保卡个人账户不会被无缘无故封存。任何向参保单位、参保人通知社保卡、医保卡停用以索取个人信息、金钱的,均可认定为行为。请大家切勿相信此类电话,更不要在电话中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对于手机二维码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一知半解的李女士并没有起疑,按照对方的要求一一进行了操作。但是最后,李女士两张内近万元的资金被划走。
电话那头传来的人群嘈杂声,和机场广播的声音,让钟某深信不疑,然而过了半小时,对方又打来电话,称航班出了问题,只能改签。
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里,两人一直因为种种理由没能见面,但是对方和钟某一直保持着电话和微信的联系。此时钟某已经确信,那边的确有一个在婚姻中陷入苦恼的,也越来越相信对方说的话。但是就在这段时间里,对方又以公证费6860元,个人所得税3万元、押金4万元、好处费2.1万元等种种名目向钟某荣要钱。钟某共汇款给对方97860元,最终发现被骗。
对方这个付款方案,让小李吃了定心丸。立刻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上汇去人民币3000块钱,对方又打来电话:
王女士有点尴尬,不好意思直接问,只能绞尽脑汁,几乎把所有有可能的声音都想了一遍,声音好像是有点像自己的老领导李主任?王女士小心翼翼的问:
骗子:对啊对啊,就说你不会忘了我嘛。我换号了,你存一下吧。也没什么事,问问你,最近在家忙什么啊?
王女士立刻东拼西凑,按照对方提供的账户打了4万元。但很快,对方的电话再次打来,声称刚才那张卡出了点问题。事情紧急,希望王女士向另一张卡上再打4万,正是第二次汇款的要求,让王女士起了疑心。“4万已经不少了,再叫我翻番就是8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李主任可以找其他同事借啊,或者找亲戚朋友借,为什么老找我一个人借呢?这不太对劲啊。”
这类手法迷惑性强,危害巨大,很多人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先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公民个人信息,在掌握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等基本情况后,打电话给受害人,直呼受害者的名字,让其“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以为骗子是他的某个熟人,犯罪分子根据受害者的猜测,顺水推舟冒充熟人身份,声称要来看望受害人。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实施。
“我是你领导”这类手法,是冒充熟人的“猜猜我是谁”的升级版。目前,使用此类手法的犯罪分子已经由过去集中向某个号段逐个拨打电话发展到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在掌握事主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社会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精准,在受害人相信犯罪分子是其单位一名领导后,犯罪分子会假称自己换号了,以避免受害人与其单位领导打电话核实。
8月25号清晨4点,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小张,正准备前往沈阳坐飞机返校,但手机上一条来自“44”的短信让她惊出一身冷汗,这条凌晨1点发来的短信以东方航空公司的名义告诉小张,她当天即将乘坐的沈阳飞往南京的MU2827航班由于机械故障已取消,需要拨打退票电话进行改签或退票,改签成功后还可以获得200元的补偿。
此前没有改签机票经验的小张只好找了一个ATM机,那时的她认为,只要插卡验证一下,取出凭条就可以了。小张来到ATM机前,再次接通之前的电话: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信息后,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向订购机票的受害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所定的飞机航班因故延误或者取消,建议事主改签或退票,将向事主赔付赔偿金或退赔机票费。受害人一旦相信,犯罪分子就要求受害人按其提示通过手机银行、ATM机、网上银行等进行操作,输入所谓的操作代码,转走受害人中的资金,当骗得第一笔钱款后,犯罪分子还会寻找各种理由,实施连环,直至受害人中的钱被全部转光。
这天,在珠江路经商的外地男子郭某成为凌某的首个得逞目标。郭某在南京租房居住,当天下午2时许,他正准备联系房主,打算要先付半年的房租,但由于当时手机信号正受凌某的伪基站干扰,话没说完双方便中止了通话。这之后,他收到了凌某伪基站发来的短信,立即信以为真,未加核实便朝凌某提供的账号汇了9000元。
相信这样的短信不少人都曾经收到过,来自陌生号码,内容是“请把钱打到我的这个卡上,卡号是多少多少,开户名某某”,有的人以为,这可能是有人发错了,但是往往这类短信的背后,隐藏着圈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或伪基站向一定范围内的用户群发这类信息,如果有人恰好准备去汇款,就容易受到欺骗,直接把钱打到骗子账户。
李某如数转款之后,又有一名年轻女子打来电话,自称是服务部的人,说是正在办理中,他们服务部要收1000元服务费。李某心切,又给对方汇款1000元。
对方:你从我们这里申请的已经批准通过了,现在财务正准备将钱打到你的账上,你把你的之账户发给我吧。
李某以为马上就能到手,急忙又给对方汇款2000元。至此,李某共计给对方汇款1.52万元。汇完款后。李某静候“佳音”,但是直到第二天上午,手机一直没有动静,上的余额也一点也没有变化。李某急忙给对方打电话核实,可是他一连拨打了对方的4个电话号码,都已停机。这时候,李某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对方:我们都是混黑道的,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对了,你女儿在第二小学六年级3班,你老婆在超市,对吧?
面对电话中自称是黑社会的对方,老谢迅速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自己到底是得罪了谁。老谢感到十分害怕。继续问:
与其他电信网络方式相比,这种以“黑社会”名义实施的犯罪方式,已经从普通升级到了敲诈勒索,容易引起恐慌,危害很大。一方面,犯罪分子利用群众不愿惹事、拿钱消灾的心理,去给受害人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犯罪分子实施前已获取到受害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受害人往往信以为真,受骗上当。